叮~小炎给您推送4月份放假须知啦 2023年4月
上传时间:2023.03.31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务会研究决定,我校4月份月假放假安排如下:

一、放假时间

2023年4月2日至7日(共计6天),4月7日19:00前返校晚自习。

二、注意事项

请务必留意子女放假时间,到家、返校时请向班主任报备,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提前让子女买好返程车票,学校食堂将在4月7日17:00开设晚餐,19:00统一晚自习。
以上安排请家长知悉,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湖南炎培技工学校

2023年3月30日


一)文明祭祀,严防火灾


清明节祭祀先人,表达我们的哀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倡导用植物、鲜花、网上追思等低碳环保的方式寄托哀思,弘扬社会新风尚,切忌扫墓时在野外引起火灾(或山火),给生命或财产带来损失;同时教育子女注意用火安全,禁止使用烟花爆竹。请您积极响应,用实际行动给子女出表率。


(二)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春季是流行性疾病多发季节,要预防流感、肠胃病的发生,注意防寒保暖,重视食物安全。节日期间请家长们引导子女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锻炼身体,确保身体健康。


(三)感恩英雄,致敬先烈


祖国蒸蒸日上,英烈永垂不朽。请家长引导孩子,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倡议孩子积极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安全监管,不能松懈


要做好预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的监管教育,特别是加强假期期间子女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要重点教育子女防溺水做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他人帮助。清明节期间,路上车辆增多,教育孩子切实遵守交通规则,不骑摩托车、电动车上路,珍惜生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亲子陪伴,心灵关怀


利用假期,多陪伴孩子,多开展亲子活动,如阅读、运动、踏青等;鼓励子女在家中参与家务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孩子的劳动能力和责任意识。


(六)网络诈骗,务必谨防


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在一些网站和链接上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提醒和教育孩子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


季春时节,大地开阔

春分后十五日

斗指乙,万物至此

皆洁齐而清明,故为「清」

淅淅细雨,山河清秀

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即冬至后的第104天

扫墓祭祖

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主题

也是春耕的大好季节

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时节•起源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

清明时节•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清明时节•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清明时节•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时节•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因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的影响,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以上就是4月份假期安排通知

小炎在这里提醒大家

假期依然要注意防护,注意安全
感谢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欢迎各位家长给学校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祝家长们生活快乐,家庭幸福!
祝孩子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顾问 | 肖兵生  冯庆珍

策划 | 胡俊中  章   宗  周序峰
 | 林大漓

招生热线
0731-81858006
咨询热线
0731-81858006

关闭